安全生产八桂行之走进桂林活动见闻
来源: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次浏览
近日,广西自治区安委办联合桂林市安委办、龙胜县安委办、阳朔县安委办,组织媒体开展“安全生产八桂行——走进桂林”采访活动。采访团深入桂林市龙胜县、阳朔县,采访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少数民族村寨消防安全现状和防汛抢险救援情况。
龙胜:百年老寨消防安全插上“智慧翅膀”
龙胜龙脊金竹壮寨位于桂林市龙胜县龙脊镇龙脊风景名胜区内,是龙脊十三寨的“第一寨”,因寨前有一片金色的竹子而得名。目前,村寨内有98户人家,430多人口,是我国典型的壮族村寨,被誉为“北壮第一寨”。1992年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壮寨的楷模”,1993年开发旅游以来,2007年被评为中国首批“中国景观村落”,2014年获得国家民委命名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5年获得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列入“中国传统村落”。
站在金竹寨民宿阳台上极目眺望,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烟雾缭绕;村寨内全是依山而建的“杆栏式”的吊脚木楼,环境典雅,古木参天,雨后新铺的青石板清澈如镜,倒影出千古村寨古朴的记忆。
龙胜县“民宿经济”以“金竹壮寨”等少数民族村寨的“五谷人家”“神龙堂”等民宿酒店为代表,是该县旅游市场近年来创立的一大品牌和特色。金竹民宿共有9栋民宿楼,均为不同格局和情怀的民宿木楼。在保持竹木结构建筑风格等原生态少数民族风情的同时,这种民宿建筑隐藏有火灾事故的隐患和风险。
2018年底,桂林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桂林市中小旅馆(民宿、农家乐)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对中小旅馆、农家乐、民宿的消防行政许可、消防技术要求、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职责等内容进行了详细明确和要求。
△金竹寨志愿消防队员在开展应急演练。
在加大消费安全管理和责任落实的同时,龙胜县消防救援大队创新利用“云平台”信息技术,重点推出“互联网+火灾基础防控”的“智慧消防”新模式。在“望星阁”“国际青年旅社”等5家试点民宿酒店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5套、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4套、报警系统5套、独立式感烟报警探测器40多个。龙胜县累计投入1200万元,在村寨安装智慧用电管理平台,新增消防水源150多处、硬化火塘地面2000多平方米、增设供水管网5300余米,惠及农户5000多户2.6万余人。
“推广‘智慧消防’以来,我们建立了全方位、无缝隙、全覆盖的消防安全监管格局,有力推动龙胜‘民宿经济’旅游模式步入了安全规范的管理轨道。”桂林龙脊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芊向记者介绍。
金竹寨寨老廖瑞庭介绍,除了“智慧消防”系统,全村寨还安装了10余台“可调式消防水炮”。“这种水炮操作简单,可以360度调节,喷水距离最远可达50米,能够覆盖整个寨子。我们这些木板都涂上了无色无味的消防油漆,每间屋子都配置了消防栓和感烟探头。”除了这些消防硬件,金竹寨还建立了完善的消防制度,推进村寨防火改造工程,组建志愿消费队并适时组织消防应急演练,利用大喇叭积极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提升消防意识,提高火灾第一处置能力和水平。“我们经常组织巡寨、喊寨,特别是在冬天等用电高峰期、关键防火期,我们更加警惕,加密巡寨喊寨频次,确保了民宿创立以来,至今没有一栋民宿建筑发生过火灾。”
针对今年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实际情况,龙胜县消防部门精心制作民宿、中小旅馆场所消防培训课件,利用腾讯会议、手机视频远程指导、无人机监测等平台帮助全县民宿业主复产复工,指导帮扶龙胜县民宿企业安全复工复产。
阳朔:惊魂滑坡 精准识别 及时撤离
从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村寨风情转移到如诗如画的阳朔的田园山水风光,本该是轻松惬意的旅程,但彼时并不轻松。
5月底以来,桂林市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多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多个县市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尤其是阳朔县,连续多日遭遇暴雨袭击,多个乡镇降雨量普遍超过300毫米,局部地区降雨量达400毫米,漓江、遇龙河水位急剧上涨,达到50年一遇的洪水,9个乡(镇)均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多个村屯出现山体滑坡、山路塌方,群众财产损失严重。
记者从阳朔县城驱车前往受灾最严重的高田镇栗木山村途中,此前发生过的塌方事故依稀可辨,不过都已被清理完毕。
“当时狂风大作,雨下得特别大,我们家的楼房开始倾斜开裂,接到要转移的消息后,我只能带着家人往高处跑,没多久房子就被冲垮了,我们换洗的衣服都没有带出来……”回忆起灾害发生当天的情形,阳朔县高田镇栗木山村村民赖传成显得有些惊魂未定。
△栗木山村路面损毁严重
记者在栗木山村滑坡现场看到,刚建成不久的村委大楼已完全倒塌,面目全非,电线杆“东倒西歪”,因山洪冲击,公路发生塌方断裂,路面均已严重变形。
庆幸的是,由于转移及时,该屯22户人家80余人撤离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采访团在采访阳朔县高田镇古登村村支书叶嘉石,了解滑坡情况。
阳朔县高田镇古登村村支书叶嘉石接受记者采访时,详述了事发当天的整个过程,“当时我正在水库抢险,突然接到栗木山村村民来报,反映自家房屋出现开裂,我马上放下手中的活,立即赶到现场查看情况,一开始是组织村民疏通道路,等待救援。”
但是,随着雨势的加大,村屯道路沿线多地都出现了塌方,情况越来越严重,路面也开始抖动开裂,情况十分危急。由于电讯信号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叶嘉石当即决定发动身边的人一家一户敲门,通知村民们转移。当所有村民撤离到安全地带没多久,栗木山村便发生严重山体滑坡。
事发后,阳朔当地政府立即派出工作组,指导帮助灾民们恢复通电、通水、通路、通讯,提供生活用品,保障基本生活。
据初步统计,此次洪灾共造成阳朔全县38245户群众受灾,受灾人口159248人,截至目前转移人口38311人;造成当地直接经济损失39余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167亿元以上。当地累计组织干部群众3000多人投入抗洪抢险,受灾民众也在政府帮助下行动起来,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阳朔县委、政府紧急整合应急救灾救济、财政部门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本次抗洪救灾抢险以及灾民救助工作支出,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有衣穿,累计救助受灾群众3万余人。
阳朔县应急局局长侯平军表示,下一步,当地将组织专家组评估,为房屋倒塌的村民重建家园选定安全的新地址,并联系应急救济、保险公司等单位提供资金帮扶。
“此次灾害也为我们地方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出新要求,如何尽快恢复灾区通讯,提高防洪工程抗洪能力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侯平军说。
阳朔西街:落实隐患整改 灾后及时恢复
“升级改造西街电力通讯网管系统,提升‘智慧消防’等系统的预警功能,是我们加强西街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6月12日,在阳朔西街灾后恢复工作现场,广西消防救援总队防火监督部宣传处处长蒙琳表示,“整个系统改造涉及面广,目前还面临诸多困难,但我们有信心尽快完成,争取让西街早日重现往日繁华。”
2019年国庆节期间,自治区应急厅党委书记、厅长许建忠到阳朔县开展明查暗访,发现阳朔西街景区存在电气线路乱拉乱接现象较为严重、小型消防站不能满足执勤的需要等问题,许建忠当场要求阳朔县做出整改方案,倒排工期,加强管理,保证街道的畅通,要对电气线路和小型消防站进行整体的改造。
记者在阳朔西街街口,看到几名消防队员正开着巡逻车巡逻。沿着西街步行,看到很多商家已经完成了电气线路的升级改造,重新敷设了新的电线,私拉乱接电线的现象得到有效管控,部分商家还安装了智慧消防智能防控系统。
此前强降雨天气过程,造成漓江、遇龙河出现50年一遇的洪水,阳朔西街一度呈现“看海”景观。“当时水都淹到膝盖了,还好店里的东西没被淹到。”西街一商户向记者介绍.
洪水退后,阳朔县立即组织对西街进行清理,安排洒水车对景区道路进行清洗,环卫工人将垃圾分类成堆运走。西街各商户也积极参与到灾后清理工作中。通过大家共同努力,西街得以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原貌,这个世界知名旅游景区正安全有序地组织复工复产,以最佳状态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宾朋。